多技术资料,还要整理“从国外带回来的”技术图纸、资料。
“这些年,在国外,我收集了很多技术资料、图纸、工艺流程,可这些外文资料,都要翻译成中文,才能为咱们所用,单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所以,咱们要赶紧建一个资料翻译……”
话声稍顿,李子诚突然意识到资料翻译或许不正确,必须要想一个更合适的名词,而且这些资料还要注意保密。
“对,就是要建一个科技情报机构,嗯,就叫“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开始可以先翻译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同时还要负责翻译外国科学技术资料、文献,现在科技情报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各国的实践所证明。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的科技情报灵,谁的科学技术就发展得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咱们要建立的这个信息研究所,不单要帮助咱们翻译公司掌握的技术,还要把握各国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给公司提供最准确科技情报分析。”
在指出这一点的时候,李子诚稍显有些激动,过去在包钢工作时,包钢同样也有自己的科学情报室,不过那更多只是一个摆设,而自己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摆设。
“事实上在世界各国企业的生产发展,往往都要顺序经过情报——科研——生产这样三个阶段。这是因为,只有继承与借鉴他人的科技成果,才能迅速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而且科研必须走在生产的前面,但科技情报工作必须走在科研和生产的前面,还没有被他国所普遍认识,但是对于我们这么一个落后国家来说,我们的技术远落后于各国,所以就更需要科技情报作为支撑,所以,咱们要依靠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所,采取“技术打捞”和“优选尖端”的措施在短时间之内吸收西方国家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从而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科技水平差距。”
借着点烟的功夫,李子诚又在脑海里对这个构想进行了一番梳理,尽管自己拥有3、40年代德国的工业技术,但是德国并不在所有技术方面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