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恶狠狠的想着,对校尉挥手道:“去把大食人的使者带进来!”
“是,将军!”
楚歌看向刘广生:“刘大人,招待大食使者的事情本将军做不来,这也不是本将军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我看此事还是由你来办吧,办得漂亮一点,免得让人家大食人说咱们不懂礼数!”
刘广生也不推脱,起身拱手道:“下官遵命!”
两国虽然在打仗,双方军队杀得你死我活,但在对待使节的态度上,西秦方面还是表现出了大国风范。按照这个时期的外交惯例,一旦两国开战就基本上不会再有外交外来,直到有一方完全战败为止,以此时的文明程度,谁也无法保证在交战期间出使过程中不会被对方砍掉脑袋,毕竟这种事情可是经常发生的,谁也不愿意接这种苦差事,谁不怕死谁去。
赵子良在亚兹德先是接到了楚歌写来的请罪书,一起被送来的还有战败的战报,他毕竟掌权多年、征战沙场的时间长久,也不会以一次战事不利就追究领军大将的责任,这是一个上位者所必须具备的胸怀,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更何况是打仗呢?按照楚歌在战报上的详细描述,当时在那种情况下即便是他赵子良亲自统兵也不见得讨得了好,因此他没有第一时间对这次战事不利进行表态。
战报在文官武将们的手里传了一遍之后,当即就有人站出来进言要追究楚歌战败之事,要求对楚歌进行严惩,理由很充分,这次战事的损失是西秦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伤亡人数达到四千人,其中还有数百人被大食军俘虏。
要求追究楚歌战败罪责的不止一个人,楚歌作为军方排的上号的大将之一,军权之重没有几个能比得上他,这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再加上他性格上刚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巴不得他倒霉,现在机会来了,这些人哪能不落井下石?
已经是接到战败战报的第三天了,接下来一份捷报也在第二天傍晚送过来,赵子良这次召集文武大臣们前来议事的主题并非是要对战败之事做出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