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容易考上。
这也不是说考明经科的考生中就没有人才,不过即便有能力有才学,高层官员本身就对其文凭很鄙视,天生带有偏见,得不到提拔,你能力再强也是白搭。
第二天的口试中,赵子良一连考了三十多个考生,他出的题虽然简单,但回答得能让他满意的却没有一个,不过这些人的答案也是中规中矩,没有大问题,他还是给了他们高分。
“学生夏侯审拜见考官大人!”一个三十许的年轻人走进来向赵子良行礼道。
赵子良负责的口试考场与太子李适、元载和李揆不同,他让人在这里准备了一张凳子,以供考生们就坐。
赵子良看了看他,伸手挥着板凳:“坐!”
“呃?”很显然,这个叫夏侯审的考生真没想到考官会让他坐着答题,他已经参加过不止一次科考,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多谢大人!”
等夏侯审坐下,赵子良随意的问道:“今年多大了?”
夏侯审有些紧张,回答道:“学生今年三十有一!”
“都三十一了?用市井的话说,三十岁还没有考上明经科已经是很老了,而五十岁还没有考中进士还很年轻,你这明显是属于很老的一类啊,呵呵!好了,不用紧张,咱们正式开始吧,第一道题:李忠臣你知道吧?朝廷对他不薄啊,他为何要反呢?”
夏侯审这时却不紧张了,思维很清晰,稍稍思考了一下就说道:“李忠臣初为安禄山的部将,安禄山叛乱之后他杀死安禄山手下重臣吕知诲,拥立刘正臣做了节度使,自己为兵马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忠臣并不是一个很忠心的人,他善于投机。同时,他杀死吕知诲之后拥立刘正臣做节度使,节度使是朝廷封疆大吏,是皇帝才能任命的,是他一个小小的裨将想拥立就能拥立的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忠臣这个人其实对朝廷并不怎么敬畏和忠诚。他既然能够背叛安禄山,自然能够背叛朝廷,区别只在于利益的多寡。安史之乱平定之祸,各地将领拥兵自重,叛乱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