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像就行了,即便不是武昌,也总要很接近吧。。”他俩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事实上,我父母当时所处的位置是,只多出了一个“南”字,就不知道是哪里。不过,他们猜测和武昌站接近,却猜对了。后来,我有一次去过,那里离武昌车站也就十几里地。
然后,我父母在站台找了个地方坐了一会儿。此时,正是吃早饭的时候,车站周围的人家烟囱里已冒出白烟,空气里不时飘来炒菜的香味。
父亲问母亲饿不饿,母亲点点头,然后说:“我们在襄樊上火车时那位老哥哥不是给咱们拿了两个馍吗?何不拿出来垫垫肚子。”
父亲说:“你说的也是,但是,咱们光啃馒头,一则也吃不饱,二则难以下肚。依我说不如这样,咱们干脆去找个饭店,要一碗面条,然后让他在帮咱拿一个空碗,
咱俩分着吃,再把馒头泡到饭里,吃完后再喝点开水,不是渴和饿都解决了吗?”
我母亲一听,说:“好,就按你说的办,只是咱们得去找饭店。”
我父亲四下望了望,用手一指,跟母亲说:“我们去那边看看。”接着,我父母拿着行李,逶迤向这边走来。
过了一个又一个车轨,有一条又宽又大的水泥路。我父母就顺着那条路往前走。走不多远,又看见向左拐有一条稍小一点的路,他们就向那条路走。
七拐八拐,又转了几个地方,终于来到了一条热闹的大街上。
那条大街房屋林立,各色货物齐全,门面上红红绿绿的贴着一些广告牌。
我的父母一边走一边留心饭店。当看到一个不太奢华也不算太大的饭店时,父母走了进去。
迎接他们的是一位白白胖胖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只见他肩上搭着手巾,腰上系着围裙,笑呵呵的带着一副纯正的武汉口音:“两位,要点莫斯(什么,笔者注。)
“有没有面条?”我父亲问。“有啊。”“多少钱一碗。?”“五块。”
父亲一听,忙走上前去,未语先羞红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