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车费不一定够,二来即便到了江西,也不见得他就在那里。
说不定他流浪在半路呢。前天我去咱们一个侄媳家串门子,她说她在咱们娃走的那一天在河堤上遇见了他,还和他打了招呼,
我猜想他很可能是从唐河他姨妈家那边走的。依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明天先去我妹妹家,在她家待一天,然后去湖北。咱们一边一边打听咱娃的消息。
万一打听不到,咱们赚了车费再去江西,你看这样行不行?”父亲一听母亲这样说,拍着手掌叫到:“我也是这样想的。那咱们明天就走吧。”
话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便叫醒父亲,两人一起吃过早饭,母亲专门摊了几张煎饼,用一张旧报纸包好,塞进一个手提袋中,两人便拿上鼓,鼓架,钢板,木梳,篦子等,向姨妈家走去。
从我们那里去姨妈家的码头在我们附近的xx村。上了唐河河堤走大约半里路,可以看见一条白白光光的土路,顺土路下去,再转几个弯,便到了唐河渡口。
一条小小的木船上面放着一个张牙舞爪的铁锚,船头上站着撑船的人。他们一般都穿着紧身衣裤,头上裹着头巾,脚上穿着拖鞋或雨鞋,看起来干净利索。
眼看小船即将靠岸,那撑船人将竹篙轻轻一点,稍一用力,那船头便“嘭”的一声撞在了岸上。此时,船上的人们忍不住“哎吆”一声,身子向后微仰。
那撑船人见此情景,脸上露出微笑,将竹篙往船边用力一扎,然后双手包抱那竹篙,使劲往下坠。
这时,便会从船舱里跑出一个人来。
只见他弯腰拿起船头那沉重的铁锚,吃力的往岸上扔过去。
随着“咚”的一声响,那铁锚便深深地扎在了岸头的土中。数秒钟过后,过河的人们便陆续下了船。
等在河这边的人们早已顾不得先上后下的礼节,迫不及待的向船上涌来。我的父母也跟随人们上了船。
那上船的人有步行的,有推自行车的,有做生意的,有赶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