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只是抱着一根板木,又或连这板木都没有。
他们以不同的姿态,在这海中载浮载沉。
随波,逐浪。
一个浪头打来,可能把他们掀上高处,再一个浪头打来,又可能把他们击到海下。
也不时地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人沉向海底,然后再也不浮上来,就那么落向海底,渐渐地化为海底的泥土沙石。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从想象回到道诗。
随波逐浪……是前尘?
这句话如果用来说云,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用来说人……
徐亦山心中也再次沉默了下。
你现在也只是人阶的通脉阶段而已吧,凭什么就说随波逐浪是前尘了?
就算我,现在也还只是在随波逐浪着呢。
徐亦山倒不是对于这句话中表现出来的“骄狂”或者说“自大”不舒服,而只是心中不解。
这段时间的相处,徐亦山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许同辉是一个沉静兼沉稳的人,什么骄狂又什么自大之类的,完全与他无关,而对他这个“师兄”,更是向来都执礼甚恭。
关于这点,一个人阶修者的做派,绝无可能瞒过一个地阶大成者的耳目!
所以徐亦山对许同辉可谓是相当欣赏的,而且是越来越欣赏。
基础打得极牢。
修行极为稳健。
出身非凡之极,为人却无半点矜高倨傲之气,对他这个名义上的“师兄”竟是隐隐真地拿师兄来对待。
这样的一个后辈,徐亦山怎么能不欣赏?
他甚至也开始真的拿许同辉当自己的师弟来相处和对待。
在“近”之外,更多了“亲”。
而事实上,修者之间对这种心意上的气机互动极为敏感,越到高阶越敏感,徐亦山毫不怀疑,这般地相处下去,要不了多久,他们会真正地情同师兄弟,以至于情同兄弟。
为什么会如此?
不仅仅是相互亲近,更深的原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