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反对。
毛头小子反对当朝宰相,而且是正大权在握又得到皇帝力挺的宰相,会有什么结果?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结果便是苏轼由京官调任地方官,虽然从级别上来说大概是平调,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出来容易,再想回去,恐怕就像是经由蜀道回家一样难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之后,便是苏轼在各个地方任地方官的日子,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大抵是在江浙一带转圈,其实,小日子应该还是过得蛮不错的,毕竟,大宋优待士子官员,是出了名的。而且苏轼的职位并不低,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市委SJ级别。人家毕竟是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啊!
下一步,稍一得力,很可能就是省长以至于省委SJ什么的了。
但这些时候,苏轼还只是苏轼,他还不叫苏东坡。苏东坡是旷世奇材,苏轼,却只是华夏古代无数文人士子官员中的其中之一而已,而且是寻常之一。——什么,你有才气?
有才气的人多了!
你往前面看看,看不到头,往后面看看,看不到头。把你挑出来,你叫苏轼,把你放进去,你也只是那个圈子中的某某某,和很多个某某某一起,组成“华夏古代官员群像”。
但是孟子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在上面微笑,默默无语地对苏轼道:“小伙子,我看你行,我想给你加加担子。”
于是苏轼的命运便变得奇妙起来。
厄运降临,幸运随之。
命运的双生子从这个时候开始,与他形影相伴。
四十三岁这一年,苏轼在ZJ湖州任市委SJ,他已经任好几个地方的市委SJ了,而且政绩政声都相当不错,同时么,身为文人的那一方面,名气也是在天下间渐起,毕竟早年间,文坛盟主欧阳修曾经说过一句话:“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