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边让名声太大,可以号召的人太多,尤其是张邈下台,陈宫身死之后更是如此,若是先把他拿下来,在被他那么振臂一呼,弄的群情激愤,那还不反了天?可是把边放在最后便无此后顾之忧,那些官吏大部分都已经通过,正在暗中庆幸手中的官职得来不易,谁和会跟着边让会闹,即便是还有那么几个考核不合格的,因为人数太少,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了。[棉花糖小说网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说网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等到杨修一出场,这边让就更加没有了脾气。
边让跑到了长安,愤愤不平地找到了自己地好朋友祢衡,向他述说这些事情,谁知道却被祢衡好一顿劝说,告诉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道如此,五德循环,青州的规矩已经定下,可以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才叫人才,不能按照青州的规矩办事地人那叫做废材,希望边让好好的考虑一下自己今后的出路,不可耽误了终身,并且还要请边让进入自己的报社,和他一起撰写文章
。边让连遭打击,又被祢衡这么一说,倒有了幡然悔悟之意,因此便答应了祢衡的请求,又因为太史慈益州战事地展开,他觉得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便主动请缨到益州前线去,希望带回来第一手材料。
祢衡当然点头答应。
谁知道这个边让才一来到益州前线,便遇见了诸葛亮谋划夺川的事情,因为边让要写出第一手材料来,所以很多的事情都不瞒着他。当听说诸葛亮要派人作为使者到孟获那里一趟的时候,这个胆大妄为的文人居然向诸葛亮请求,要诸葛亮派他去。
诸葛亮却觉得奇怪,一般像边让这样的名士是绝对看不起南蛮人的,这个边让向来狂妄,又怎会做出这件事情?
谁知道边让居然说孔子曾经要到九彝居住,还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既然君子之居都不嫌简陋,更何况是只去一趟呢?诸葛亮听得哭笑不得,不过倒也承认这是祢衡的一种进步,至少不是用狂妄自大固步自封,而是有了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