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也不例外。
偏偏何琳嘴快,居然借着蔡文姬的座位问题开始对蔡文姬一阵调笑。弄的蔡文姬的一张俏脸能加红可起来,想要责怪何琳,却又不舍的。
太史慈看着此时更加明媚动人的蔡文姬,再想起往日里两人在无人处种种惊心动魄的亲热,只觉得心中一股yankuai勃然升起。众人拉得太史慈坐了下来,在众人似笑非笑中,太史慈坐在了蔡文姬地身旁,莫名地,手心中居然出了一层细汗。
众女看着太史慈有点拘束的样子,均觉得有点好笑,发现太史慈原来海蜇这般孩子气地时候。
郭嘉何等样人,又怎会看着自己的主上这般尴尬,连忙向自己地妻子墨姬使眼色,墨姬和郭嘉夫妻情深,自然心意相通,连忙过来,岔开话题,向太史慈请教起了刚才站在府外的时候问出地疑问。墨姬的话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深思。
要知道,墨姬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问题,自古以来,艺术这种东西便有两种功用,一种是发泄情绪,一种是教化世人。
现在太史慈做得很多的事情都是出于第二个目的,他要让新的思想传遍整个大地。评书的出现自然达到了目的,但是评书也有其局限性,那就微是评书再怎么形象生动,那也是不直观的,只能用语言去勾起观众的想象力,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可是如此一来,太史慈想要的思想教化立时变得削弱起来,这是太史慈的所不愿意看到的,若是百姓只注意去听那些光怪陆离的东西,那岂非是另外一种愚民?
故此,墨姬的问题表面上是个歌舞不受人喜欢的艺术问题,但是背后却关系着太史慈的政治思想攻势问题。郭嘉显然早就从墨姬那里知道了问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可惜却无所得,故此现在才会求援般地看着太史慈,希望太史慈能够找到一条新路来。
鲁肃和徐庶也肘眉沉思,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因为这问题不仅仅和出谋划策有关,还和艺术理解力有关,他们当然是爱莫能助。
太史慈当然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