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的临淄、北海、昌邑、泰山、济南、琅琊、东莱:冀州的信都、巨鹿、广平、清河,并州的晋阳,幽州的范阳,兖州的东郡、颍川,徐州的彭城,司州的安邑,以及长安均设有考场。
在北方各地中,只有豫州没有设立考场,毕竟太史慈要装出自己和张济泾渭分明的样子给别人看。
原本在洛阳也有,但是因为天下大乱之后,洛阳人口骤减,又因为连年的灾荒,残破不堪的洛阳城几乎成为了空城。故此,太史慈惟有把司州的考场安置在了安邑。
因为青州的科举考试不是第一回举行了,所以青州的考场也最多,而且这几年来天下的学术中心已经渐渐由长安转移倒了青州,故此没有人持有异议。
由此也可看出今日之青州文化之繁盛。至于其他地方,因为青州人手有限,所以开辟的考场也有限,而且其他地方的文化普及程度也没有青州那般惊人,故此足够使用。
汉献帝也曾经建议砸其他地方多开设考场,但是却被管宁坚决驳回,理由是宁缺毋滥,科举考试乃是利天下之。只能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可操之过急,若是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了,用来营私舞弊,那么科举考试就没有意义了。汉献帝当然完全赞同,他虽然不敢说自己父亲汉灵帝的坏话,但是也知道自己父亲活着的时候卖官鬻爵地东汉朝政乌烟瘴气。狗尾续貂和狗戴进贤冠那是天下闻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举荐制度的缺陷,选拔官员全凭个人喜好。
现在眼见着科举制度有利于天下,汉献帝当然不希望科举制度被人利用。最后再一次演变成别人牟取暴利的手段,故此痛快地同意了管宁的请求。王子服等人确实冷眼旁观,他们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当然明白世家大族的内心感受,他们抱着看消化的心态静观事态的发展,再他们看来,只怕科举考试一旦实行,各地立时会暴动不断。
不过他们的希望落空了。
原本有很多人都对科举制度持观望态度。现在科举制度一旦成为现实,的确立时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