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八校尉而已,若是想和主上一较雄长,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充军队地人数,但这么做就需要大笔的钱财。所以我说,我们提出的科举考试开新科、设立新地官职、寻找新的财富渠道的建议,圣上一定会同意。
太史慈若有所思道:“圣上应该明白这么做对他的好处。”管宁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说穿了,这不过是一场交易而已。
太史慈想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名正言顺和把抬高各个行业的地位,重视各个行业均衡发展变成有法可依的一项制度。
实际上,即便是没有汉献帝的命令,在自己控制的北方诸州,自己还是可以推行这一套。但是那名义只能是“青州军法”,不管这么说都是名不正言不顺,但若是得到了汉汉献帝的同意的话,那么自己所谓的“青州军法”就会渐渐变成天下,那效果岂可同日而语
太史慈算准了汉献帝一定会同意的,正如刚才分析的那样:他缺钱。汉献帝现在想要并不是要治太史慈于死地,关于这一点他很有自知之明,汉献帝现在想要要的不过是真正的自由身,希望长安地区可以归他自己支配。
在汉献帝看来,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太史慈掌控长安的军权,自己难以脱身,所以他急需要一笔钱扩充自己的实力。
而青州的种种改革所带来的好处他汉献帝是看得见地,所以,太史慈和管宁关于科举制度开设“商贾”等科目。那是一定可以通过的。当然,这对汉献帝而言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汉献帝和太史慈有本质的不同,太史慈手下的一干人等几乎全是平民,就算有世家大族子弟也都是被洗过脑的。他们是真心拥护改革。
汉献帝不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一时,他地那些所谓的心腹诸如王子服等辈走是这一类人。出于对付太史慈的考虑,他们或许会支持汉献帝在短时间内这么做。
但是当汉献帝恢复了对长安的控制权之后,不要说王子服等人,就是算是汉献帝本人都会第一个跳出来废除新法。
就是因为看穿了汉献帝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