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显而易见,刘备当不当益州刺说到底史央说了不算。管宁冷然道:“按照我大汉的举荐制度,凡是地方官员的任命,必须推举到央,由央审核,知道名副其实之后,才可以出任,可是自我大汉迁都长安以来,举荐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就拿眼前的刘备和孙策来说,表面上看,孙策乃是袁术的旧部,而且还把玉玺抵押给了袁术,最后还未了私仇攻击荆州,赶走了刘表大人,这种人不应该当荆州刺史。但是刘备又好到哪里去了刘备手下的士兵是谁提供的众所周知是张任,张任是什么人曾经是刘焉的心腹,在长安城外截杀过圣上,前不久还出兵威胁长安,刘备和张任联手,难道这样的人就可以当益州刺史吗若是说地方上糊涂,联名举荐两人为刺史。那么既然朝廷直到这两个人的真面目,按照我大汉的惯例是否应该驳回,地方上地请求另外派人做这两地的刺史呢”
管宁这番话立论极稳,更有一种不屑于群臣花言巧语、实话实说的架势,虽然很不给人留余地,但是却可令人清醒,所以众人无不侧耳倾听。
管宁声音带了一丝无奈地讥笑道:“这两地的公表面上有着对圣上的恭谨,但其却根本未把圣上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知道,现在联名举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形式。根本不怕我们不答应。”顿了一顿,管宁又道:“所以说,刘备和孙策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我劝大家莫要当着圣上的面说什么刘备是被我们任命的益州刺史,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还是那句话,若是刘备是我们任命的,那我们在汉的军队早就可以撤回了。”
大臣们大感没有面子,因为管宁这番言语直刺他们的内心,把他们为了掩盖无能而找堂而皇之理由的想法完全揭露出来,令众人无地自容。管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对一脸阴沉地汉献帝道:“请恕臣下直言:圣上亲政,朝堂面貌一新,这都是事实。而且天下的百姓也都看着圣上呢,大臣们对圣上的歌功颂德其实是对圣上的英明神武的期望,但是圣上却不可当真,须知圣上亲政才不过一个月,百废俱兴,很多事情都未弄出条理来呢。难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