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不由得面如死灰。太史慈心暗笑,汉献帝却出言道:“王卿家不必放在心上,今日大殿之上的各位卿家皆可畅所欲言。不必有何顾及。”
太史慈看了看汉献帝,不得不承认汉献帝这小子果然有点手腕。
王子服更因为汉献帝的这番话而生出誓死效命之心。
太史慈对王子服道:“王大人才思敏捷,在下佩服。”不理王子服一副被气坏地模样,自顾自地说道:“要另立新君,到底谁才是最好的人选呢”看着众人思索,太史慈沉声道:“我们不是王允,自然不可能知道王允的打算,不过从整个事件来看,无疑王允认为刘焉乃是最佳的人选。”
众人霍然动容。若然这件事情还有很多的疑问,但是至少太史慈的分析从眼前地战局出发是立得住脚的。
汉献帝一生最恨的就是窥视自己皇位之人,闻言冷然道:“太史卿家,可否说得仔细一些”太史慈成竹在胸道:“王允老谋深算,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根本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对汉的战事就是他一手发起的,王允以为有贾诩和张绣在,汉指日可下,更可趁势拿下益州。但他却没有想到汉征战多时却毫无寸进,反而变成一种拖累。而这个时候,西凉方面又能因为杨彪在朝地不公平待遇而和李寉郭汜作战变得不积极,长安城又有杨彪和吕布制肘,圣上的下落又长时间不知所踪,这一切使得王允焦头烂额,他当然会另谋出路。才会有暗册立新君的行动。”
众人点头。他们都是长安势力的本土人物,自然知道太史慈所言非虚。太史慈见这些人已不知不觉被自己牵着鼻子走,心大快,面上故作忧思状道:”
王允拥奉刘焉。那自然是好处多多,其一,刘焉虽然野心勃勃,但已年老,他的三个儿子都是暗弱无能之辈,一旦即位,利于王允控制;其二,刘焉一旦被立,则长安、汉、益州三地的封锁立时被打破,一旦刘焉身死,王允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控制汉和益州;其三,拥立刘焉之后,西凉的马和韩遂自然不会再对王允阳奉阴违,更会感谢王允为王允效死命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