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宁的这份讨骂袁术的檄写得极为高明。
在这檄,没有一个字提到太史慈,但是太史慈却可以看出,这份檄总结起来就是在为自己日后的称帝造势。
檄先是对我华包括三皇五帝在内的圣主进行了回忆和对他们开创的盛世进行了赞美,但其言词无一不落实到这些君主乃是配五德的君子。
然后开始奚落袁术,从袁术的出身、少年时的行为、学术的上不学无术、尤其是天下大乱之后的行为大加讽刺。更同时提出了衡量君子的标准。
当太史慈看到这檄写道:“袁公路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短诸侯粮草于酸枣,折孙坚大军于南阳,祸乱百姓于汝南,肆虐宗亲于荆扬,巧取豪夺,骗窃玉玺,忘此物还祖龙之语,竟大言不惭,妄谈天命,臣无能失于火,武将离心失于金,百姓流离失于土,商贾避祸失于水,强征手工失于木,五德丧尽,安敢称君子”
太史慈忍不住哈哈大笑,连连摇头,这个管宁平常少言寡语,现在骂起人来却是言词锋利,比起放在另一旁的孔融写的东西更不知道强了多少。那个孔融写东西倒是言词华丽,也是旁征博引,但是表词达意过于简单,不像管宁这般攻击的言语十分集而且主题明确。
不过最精彩的地方乃是管宁在字里行间每处都带上汉献帝,每次出现都是明褒暗贬,一面竭力的说明汉献帝乃是真命天子,可是越是仔细地读,却越发觉汉献帝实在不怎么出色。
比如:“今圣天子在位,忍辱负重,得除国贼,不日返京,兴汉室,计日可待袁术小丑,不堪一击,自可引汝家粪池之水沐浴更衣,坐以待毙,以谢天下。”
表面上对汉献帝是毕恭毕敬,充满信心,其实那言辞却充满了暗讽:忍辱负重似乎是迫不得已才对;得除国贼,那是王允的功劳,与汉献帝何干;不日返京只怕是遥遥无期;兴汉室,计日而待方今天下大乱,汉献帝的臣武将和袁术手底下的那些人似乎区别不大,汉献帝哪里有加于他们的能力兴汉室只怕是“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