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应该把大军交给高顺将军,马上返回青州,令高顺将军在兖州境内潜伏,静观其变,必要时可对大公子进行救援,但以保存实力为主,但没有必要硬拼。既不去为大公子去当那便宜先锋,也不去触大公子的霉头,准备在兖州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以青州今日的人力物力财力应该毫无问题,此其一也,谓之治标。
其二,主上在返回青州后应当改革吏治,变化青州的用人制度,不可令世家大族一味的把持地方权力,临淄稷下学宫现在想必已经人才济济,主上应可从其中挑出可堪大用的人物。此乃治本。当然这事情非我郭家所长,有管宁先生在,一定可找到稳妥的办法。
如此,则青州内部可定,那么外敌又何足道哉
太史慈看到这里,感到大为惊讶,没想到一向只留意于军事的郭嘉居然会提出改革官吏选拔的建议。
其实这问题当然好解决,只要在青州实行科举制度即可,问题是太史慈一直苦无借口,随意地废除举荐制度只会激起世家大族的不满。甚至一直到现在,太史慈都没有一个稳妥的办法可实行自己的主张。
摇摇头不去想他,自己也非是搞内政的行家里手,这事情还是交给管宁去操心吧。
不过这应该是郭嘉说的内部问题,还有一个外部问题没有说。
于是又低头看去,只见信上写道:
主上一定奇怪属下为何要您马上返回青州,这则是出于对外战争的考虑,依属下看来,既然袁绍在还没有解决掉冀州的事情的时候就开始对付主上,那么袁绍已经和一些人达成了协议,要共同对付主上,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徐州刺史陶谦,若是陶谦在见识过我们青州军的实力后仍然无动于衷,那岂非愚蠢到极点
另外袁绍的大儿子袁谭现在屯兵渤海,主上不可不防。
如果主公亲自主持对东郡的战争,那么就会被拖在兖州,观今日之青州,管宁先生短于谋略,王豹将军只易守城,臧霸大军在外,世家大族各怀鬼胎,若是主上不马上回到青州,青州无主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