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宁和孔融对望了一眼,彼此看出对方的惊异:这孩子的这句话中实在是有盖天的豪情壮志,实在不敢相信是一个孩子说出口的。
诸葛亮此时终是小孩子,说得多就有些乱,喘了一口气道:“所以小子认为,所谓君子配五德并非是一个消极等待上天为我们降临君子的过程,而是我们自己培养君子的过程。”
管宁孔融齐齐一怔,第一次从诸葛亮的话中隐隐捕捉到了太史慈建立稷下学宫的真正目的。
难道主上是要把不可捉摸的天命掌握在人的手中
诸葛亮又道:“所以小子认为,君子配五德就是要找到一种办法令五德始终处于健康中。只要五德健康,则天下大治,可千秋万载”
若是太史慈在此听到诸葛亮的这一番话,一定会拍案叫绝,因为这个诸葛亮已经走得比管宁还要远了,简单说来,管宁说的“君子配五德”只是在说在大乱之后,如何恢复和解放生产力、让社会稳定下来的问题,朦胧地意识到对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而诸葛亮则想得更远,他想到的是在天下太平后如何持续不断地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那五德不应该只是总保持在原有的状态中,而应该越来越强,五德不断地成长。
只不过此时的诸葛亮年纪太小,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管宁的学说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
但管宁已经敏锐地把握到了诸葛亮自己都未发现的东西。
若说管宁说的是“君子配五德”,那么诸葛亮说的则是“君子养五德”。
管宁心中涌起无限的欢喜,心中知道,天地间终于出现了一个可与自己平等的切磋治国之道的人物,尽管只是一个小孩子。
若是主上知道了这孩子的存在,还不知道会欢喜成什么样呢
也唯其如此,管宁才更关心诸葛亮的成长,轻抚着诸葛亮的头道:“今后你便跟我学习,怎么样”
诸葛亮的小手兴奋的激动起来,这可是管宁啊
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