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管统的事情是你干的——尽管现在想想假如子义这么干其实对子已没有半点好处。而任何怀疑子义的人都会认为在这事后你会把全副的心神放在自我辩白上,因为在他们看来,管统没有死绝对是你的一大失误,你必须要竭尽全力地为自己洗刷嫌疑,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就连后来才闻讯得知管统受伤的张举也不会例外,于是大家就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住,这样一来,这张举的仇家就在张举去看望管统的必经之路上设计了第二次伏击,想一举要了张举的性命。要知在那种情况下,任何怀疑子义的人都不会想到在同一天内会出现第二次刺杀。而一向防范甚严的张举之所以会这么轻易地受伤,就完全是这种大意的心态所造成的。”
太史慈听得目瞪口呆,同时背后感到有一阵凉气冒了出来,第一次感到曹操谋略的惊人。这曹操实则上是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事情发展的可能性,而且比自己的猜想更加合理。太史慈甚至感到在临淄城背后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控这一切,让他这个原本明了历史走向的人也如坠雾中。
突然间,太史慈第一次发觉自己在临淄并非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占尽优势,自己在与人虚与委蛇的同时,看到的东西并不真实,实际上临淄的形势并非如自己想象的一般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中,今天的两件刺杀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此看来,自己必须回去重新布置一切,否则自己休想在张举之乱时在青州捞到半点便宜。
再想得远一些,自来临淄之后,自己的心态始终不正确,究其原因还是把自己当成了置身事外的人,更加愿意旁观,以为可以利用现在还变化不大的历史心安理得地捞取利益,即便是面对敌意,也是万不得已才反击。
但实际上恰恰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已经出入越来越大了,即便是自己再躲避,历史也不可能回到原来的轨迹上了。就那张举这件事来看,你太史慈在布置,难道别人就没有在布置吗?
秦周、孔义、甚至是眼前的曹操,心中各有一套打算,与他们这么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