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没有证据,叫太后如何能承认,倒显得自己像是没头的苍蝇,好一顿乱冲乱撞,生怕别人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来。
果然,太后也看出了皇后的心思,不免含讽暗笑:“后宫里的人,均会看天做人。什么时候当哭什么时候当笑,什么时候当凌厉什么时候当软弱,一切喜怒哀乐,无非是因时制宜罢了。哀家怕皇后隐忍的过了头,忘记自己当摆在什么位置了。
或者说,皇后你的软肋,怕是早已经摆在明面儿上了。哀家不得不提醒你一句,越是这样的急功近利,全力以赴,到头来越容易失去你最怕失去的。你自可不信哀家所言,试试就知道了。”
“这么说,这一回,太后您是故意为之了。”兰昕苍白的面庞,没有了方才的凛冽,却像是让人掏去了心一般,难受到不可自已。“如英夜入长春宫,根本是您一手一脚安排好的。您再让雅福姑姑故作粗心,暗中将人留在宫里。
随即等臣妾请来了皇上,再将如英灭口,从头到尾,如英手中有没有玉牒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则是她是死在长春宫的,皇上必然怨怼臣妾。太后这般无所不用其极,到底是为什么?就因为臣妾是皇上的正妻,就因为臣妾并非由妃嫔晋封为后,就因为臣妾堂堂正正乃中宫娘娘,手里攥着后宫权势。
于是太后您便如此的容不下臣妾,巴不得臣妾失宠,成为皇上厌弃的废后?”
从来没有试过这样平静的来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兰昕直面皇太后时,先前的畏惧与防备,竟然通通不见。“太后既然舍不得手里的权利,何不直接请求皇上恩准您,摄六宫之事。您这样为难臣妾,无非是想让臣妾明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臣妾头上还有您悬着。”
不得不承认,这一席话,的确戳中了太后心里最忌讳的东西。她是先帝最宠幸的熹贵妃,可即便如此,先帝也不曾见她册封为后。带着这个遗憾,她成了当今的皇太后,却依然如此的名不正言不顺,似乎权势从未离开过她的手心,可隆宠之下,她到底是攀附巴望的可怜人。
雅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