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蜀国常年与世隔绝的原因,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蜀国那种原汁原味的独特的文明形式。
在听了李忠凯的介绍以后,我发现,古蜀国与我之前所前往的古滇国的文明遗迹和古庸国的文明遗迹相比,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三个古国都有着相当发达的青铜文明。不过,在青铜文明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古蜀国与古滇国和古庸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主要集中在铜鼓等祭祀用品的铸造上,古庸国的青铜文化则主要集中在兵器、铠甲等实用物品的铸造上,而古蜀国的青铜文明则显得更加典雅。可以说,在古蜀国的文明遗迹中出土的各种文物都称得上是艺术品,它们往往以表现人物为主,而这些人物一般都是大眼、大嘴、厚嘴唇、高鼻梁并且没有下颌的夸张造型。我不是什么艺术家,我不能说这些人像有多么漂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只要你亲眼看见过那些人像,你就一定不会忘记它们。
在民族组成方面上来说,一般历史学家认为,古蜀人的祖先应为早先在**高原地区游弋的古羌族的一支分支。由于生存条件的恶劣,所以,一部分古羌族人选择了东迁进入成都平原继续发展,并与当地原住民相互交融,历史上认为,这两种民族后来都被称为蜀山氏和蚕丛氏。
蜀山氏与蚕丛氏在岷江上游逐渐兴起,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势力,于是,古蜀国成立了。值得一提的是,古蜀国与古庸国不同,在为数不多的历史文献中,对于古蜀国的国君有着很多描写。古蜀国不知拥有单独的王朝,在秦灭蜀国之前,古蜀国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
有关于古蜀国的国君的诗词也有许多佳句流传于世,如李白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以及李商隐的《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文人墨客提及这三位国君并非没有道理,首先,蚕丛是古蜀国的开国国君,自然有其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