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配合总理六省剿寇军务的熊文燦,对流寇进行征剿作战。
过了几天,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皇上要巡视城防,顺便在午门的城楼上阅兵。
阅兵就意味着事情有了结果,看来朝廷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让禁军去对付扰乱中原安静的流贼巨寇了。
阅兵的前几天,兵部和宫里分别传来了消息,让京营做好准备。崇祯皇帝登基以来,日日夜夜操劳国事,这次是第一次登城检阅京兵,所以宫里负责兵事的内臣和朝廷六部的官员都忙碌起来。
这次巡城阅兵,历史上也是有一些记载的,所以曹文焕知道的比别人都清楚一些。禁军勇卫营就不用说了,大部分都是实打实练出来的兵。但是京师三大营和其它营的兵就不一样了,这些兵都是皇亲国戚家里的奴仆冒名顶替上去的,平时占着名额,冒领一部分军饷,可是到了用到的时候,根本就捉不到影子。
这种事情皇上当然知道,他也曾几次下令整肃京营,可是因为京师的官场太复杂,整肃京营就代表触犯大多人的利益,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崇祯即位之初,曾任命被阉党排挤的先朝官员李邦华为协理京营戎政的侍郎,李邦华也的确实心办事,整肃京营不遗余力,结果许多中贵和勋臣们因此失去了好处,就合起伙来陷害他,最后李邦华闹了个灰头土脸,还被皇上罢了官职。
接任的兵部侍郎陆完学吸取李邦华的教训,就不太敢于放手整肃,于是得过且过的浮风甚嚣尘上,京营也就越来越败坏。现在皇上要阅兵,京营上下自然一片忙乱,对于怎么胡弄,怎么做好表面文章,营里营外一片吵闹。
勇卫营这边,黄得功、孙应元这些高级武将,都急急忙忙的把抽调到家里当家丁的兵卒赶回了营里,“占役”这种事在京营中很流行,像黄得功他们这些武将也避免不了。倒是曹文焕,作为一个外调的客将,在这个营里反而没有什么亲随,始终是一个人。
阅兵这天,营中的高级武官都发了一套崭新的盔甲,紫禁城的午门之外,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