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的做法就是:在确定我军炮瞄雷达的位置后,其它地方的炮兵就放开了打。
比如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使用炮瞄雷达在者阴山方向将越军炮兵压制住,越军其它方向的炮兵就打得欢了。
应该说这对我军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原因是我军因为越鬼子炮兵平时那种尿性而有了轻敌思想,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军有炮瞄雷达而越军没有,另一方面是我军火炮数量占优在炮战中一般是压着越军打而造成的。
结果就是许多炮兵部队长时间没有更换炮兵阵地,越鬼子平时是发现了这些炮兵阵地的位置而不发难,只是将其纪录下来,直到确定这方向没有炮瞄雷达之后,才突然一阵猛轰。
于是,让我有些气妥的是,我军在者阴山这个方向虽然打得越鬼子没了声音,但其它方向却不断有情报过来说是我军炮兵部队遭受到了损失。
初时我们还没有发觉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但每当我们朝越军炮兵阵地开火时其它部位的越军炮兵也同样打得欢,于是我们就意识到越军是抓住了我军炮瞄雷达数量少的这个弱点。
第二个弱点我们之前在对炮瞄雷达进行测试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不过同样也不认为这是个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顶多我们就是选在天气好的时候对越军展开打击呗。
但战场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我相信这个弱点是由苏联方向告诉越南的,因为像越南这样弱后的国家,他们本身并没有雷达方面的使用经验和知识,另一方面我军在战场上使用炮瞄雷达的次数也不多,越军不大可能在实战中总结出这个弱点。
这就是情报的价值,越军在知道这一点后很快就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他们把还击的时间选在了阴雨天,甚至就算是天晴,越军的炮兵也能在黎明时活动……越南空气湿度很大,在天亮前阵地上往往会起大雾,大雾同样也会使炮瞄雷达的性能和探测距离成级数的降低。
这时我们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不依靠炮瞄雷达,另一个就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