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家里,程阿姨表现出有礼貌的冷淡,但方文轩并不是太在意。毕竟母亲和徐处长还算某种程度的共患难过,而他夫人却和自己家素不相识。
在中国这个官本位意识很强的地方,能对工人{背}景的丈夫的老朋友表现出最基本的礼节,已经算是相当难得的修养了。
方文轩并不期望得到什么热情的接待,不过是要尽一下自己这方面的礼貌,毕竟他对这个特别的阅览室很有期待。
方文轩就读的中学倒是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但书的量极少而且多半很旧。
母亲在的工厂算是国营中型企业,图书馆的馆藏比学校大不少,但基本上的图书并没有多少,你不能期待国营企业会想着建设企业文明。
市图书馆的一般借书证,只能接触到开放的一部分馆藏,里面大量还充斥着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图书和七十年代政治挂帅的国产革命书籍。
想要接触到最新鲜的东西,了解国际的流行动态和经典书籍,在这个年代的彭城,还真不是普通民众愿意去了解的这些东西。
而信息的不对等,很大程度决定了掌握信息的那部分人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还没满17岁的方文轩当然还想不了这么远,他只是直觉的认识到如果自己想要看的比别人远几分,要作那条越出水面化龙的鱼,那么首先他就得比绝大多数人接触更多更新的东西。
程阿姨热情的接待让方文轩多少有些吃惊。毕
竟是读图书馆专业出来的大专生,程阿姨大致的向方文轩讲了图书馆的分类学,以及如何尽快搜索到自己想要的资料,然后还询问了方文轩的阅读兴趣所在。
方文轩回答说,自己暂时没有一个特定的目标,但是希望通过一些初步的阅读能够锁定一些特别的领域。
于是程阿姨简要的给他介绍了一下泛读和精读的区别,怎样更多的通过阅读索引,简介,前言,以至章节名称来快速扫描和扩大阅读范围。
程阿姨告诉方文轩,学校教育通常有一个误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