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时间更长一点,可是也避免了很多麻烦,基本上不会出现指挥不动的情况。
对于魏霸来说,时间不是问题,钱也不是问题,他当然没必要接收他的旧部,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了。
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孙韶爽快的接受了魏霸的提议,带走了自己的八千多旧部,剩下的人都交给了魏霸。周胤和丁奉二人接手,对那些人进行挑选,愿意当兵,条件也不错的留下,那些老弱一律遣送回家务农。
半个月后,孙韶带着八千多精锐登上了战舰,和他同行的还有孙绍、孙松、孙泰三人。在离岸之前,孙韶给孙权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将魏霸这半个月来在广陵所做的一切向孙权做了汇报。
孙权接到信后,仰天长叹。
……
仰天长叹的不仅仅是孙权,还有新晋燕王公孙渊。
蜀汉朝廷的使者魏兴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终于赶到了襄平,递上了天子的诏书,要求公孙渊向成都朝廷称臣,共伐逆魏。
公孙渊本想一通嘲讽将魏兴轰出去,他已经接受了曹魏的封赐,怎么可能再接受蜀汉朝廷的呢。再说了,曹魏就在身边,蜀汉却远在千里之外,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知道该选哪一个。
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想起了管辂的那句断语。
魏霸的远征计划在一个多月前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不够详细,但是足够说明问题。公孙渊又不傻,他当然知道魏霸想干什么,封一个王,然后利用辽东的战马资源组建骑兵,把辽东当成一把插向曹魏后背的尖刀,对魏霸来说是一件奇功,可是对他公孙渊来说,接受了这个称号,就等于被绑上了魏霸的战车,不管他答应不答应,魏霸都会占据辽东,他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头王爵,就和现在的吴王孙权一样。
出于这个考虑,他接受了曹魏的封号。至少曹魏目前没有可能远征辽东,不会影响他小王国的独立。
然而,该唾蜀汉使者一脸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