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府允许,擅自出兵攻击洛阳。从出兵到最后撤离并州,前后接近八个月,大将军对关中军团的战事不闻不问,既没有阻止,也没有进行配合,没有起到大将军府应有的责任。败走并州之后,又拖了大半年,才进行议功,而且议功的结果也让人非常不解:再次战败的姜维不仅没有受到征罚,反而升任镇北将军。
与此相反,荆州之战大获成功,孙权称臣,质子入朝,相关人员却迟迟没有得到封赏。主使杜琼、副使李丰、费祎三人,除李丰授南郡太守外,其余两人都没有得到应有嘉奖,至于出征的将士,更是迟迟没有得到赏赐。与并州之战相比,大将军府举措失当,令人失望。
魏霸吧啦吧啦的读了半天,其实意思只有一个,对关中军团的相关人员赏罚不妥,应该予以重议,以正视听。大将军李严当然是第一责任人,可是当时参与议功的人都有责任,李严不过是一个代表而已。
李严听了一半就明白了,心花怒放。当初他这么做也是不得已,因为他不愿意接受诸葛亮的方案——诸葛亮要扛下所有的责任,自免丞相,那当然是好事,可是让廖立继续丞相,这却是李严不愿意看到的。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挑起魏霸、孟达等人的不满,要他们跳出来反对。
现在,魏霸果然跳出来了,虽然玩得比较惊险,连他都被吓了一跳,可这个场面正是他期望的。如果不是魏霸的奏疏太长,他恨不得当时就跳出来请罪。
魏霸话音一落,李严就出列,拜倒在地。
“陛下,臣有罪,镇南将军所奏臣之罪状,皆是实情。请陛下予以严惩,并着能臣重议并州及荆州战事,赏优罚劣,以儆效尤。”
刘禅手足无措,求助的目光看向了诸葛亮。他再笨,也能听出其中的意思。这哪是弹劾李严,这分明是另有所指啊,矛头直指诸葛亮啊。
诸葛亮早就明白过来了,只是他现在体力有些不支,腰都坐不直了。朝堂之上,要注意威仪,臀部可以落在脚上,腰却必须的挺直。换在以前,他也许不在乎,可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