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兵一处,进而收复陇右诸郡,哪怕是暂时的,他们多少也能收刮到一些粮食,以支持更长的时间。
而他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他必须尽快解决陇右的战事,回到成都。
永安的陈到送来了紧急消息,孙权增兵西境,不仅辅国将军陆逊亲自赶到了静归,他本人也到了江陵,而前锋的潘璋已经抵达边境,有大举入侵的迹象。
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却也不是意料之外。当初他不愿意出兵关中,就有这方面的担心。
关中居高临下,拿下了关中,不仅对曹魏有莫大的压力,会激起他们的全力反击,还会给孙权造成压力。蜀汉占领关中,就能进取整个凉州,函谷以西,半今天下都会成为蜀汉的地盘。
孙权会怎么想?
三国相争,合两弱抗一强,如果蜀汉天下有其半,那么他就会成为曹睿和孙权共同的敌人。而以蜀汉目前的实力,他根本无法做到两线作战。所以他才退而求其次,谋取陇右,保持与孙权的联盟,逼迫曹魏两线作战,千里奔波,以消弱其实力,再逐步蚕食关中,进而全取天下。
然而魏延魏霸父子坚执己见,一个硬,一个软,多次进谏。不得已,他只得让他们兵出乎午谷,袭取长安。他相信,以他们区区的两万主力,根本守不住关中。当他们面对曹魏的猛攻而不支败退时,想必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会再那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当然了,这样做,魏延肯定会有不小的损失,不过那并不是坏事,用魏延一个人的损失为整个战局争取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值得的。
关中得而复失,陇右却安然入手,面对曹魏,蜀汉却依然是个弱者,三国形势不会有本质的逆转,孙权想必不会过于敏感,到时候他再送孙权一些从凉州得来的战马,联盟关系自然能得以维持。得了实利,却将潜在的危险降到最低,这无疑是最理想的局面。如果魏延受挫以后能吸引教训,不再那么目空一切,从此驯服的听命,结果将变得更加完美。
然而,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