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原路返回,向上邽去了。马谡虽然很意外,不过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他没有轻举妄动,耐心的等着。
他相信,张合一定还会来,这只老狐狸并没有发现什么,他只是疑心太重罢了。
第五天,张合没有来。
第六天,张合又来了,不过他没有进入洛门,而是在洛门东三十里的地方停住了。
这一次,马谡有些不安起来,他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张合赶到了洛门附近,却不抢占洛门,很可能是知道了洛门有伏兵,否则他不会不来抢占洛门。
马谡召集众将议事,伏兵的事可能已经暴露了,接下来该怎么应付?众将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不过意见倒是很统一。就算张合知道了,那也没关系,我们等着他来攻就是,我们虽然没什么骑兵!可是兵力占优势,占据有利地形,阻击他还是绰绰有余的。
马谡这才心安了一些,勉强接受了建议。
上邽。
诸葛亮面沉如水,眉宇间是掩饰不住的忧虑。
张合在上邽和洛门之间来来往往,忽东忽西,已经是第六天了。他究竟想干什么?诸葛亮猜不明白。他在上邽严阵以待,是明,马谡在洛门设伏,是暗,可是张合却没有强攻他,也没有去伏击马谡,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原本在他们的计划中,张合因为粮草的问题必须速战速决,最好的办法是伏击马谡,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是与郭淮里应外合,强攻上邽的蜀军主力。可是现在张合却没有去伏击马谡,也没有来强攻上邽,他就在两者之间来回游移。
诸葛亮怀疑,张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马谡在洛门,伏击不成,强攻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在等待战机,只要他或者马谡露出破绽,他就会像恶狼一样扑上来撕咬。
诸葛亮还怀疑,张合是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所适从,拖延时间,等待榆中的郝昭所部前来支援。马谡从榆中城下撤退,榆中之围已解,郝昭等人完全有可能离开榆中,尾随马谡到洛门,然后与张合夹击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