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流传,能号称从战略到战术统统包纳的《孙子兵法》,可是这也在客观上培养了一批不懂细节,不懂实践,却只会在后方大话连篇,甚至直接干预前方战场的所谓“军事家”,以至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因为后方地瞎指挥而导致打败仗冤枉将军。
但凡是读过《司马法》的人全都能说“国虽大,好战必亡”,文官以此来钳制武将。读的更细一些的还会接着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读过书的武将和清醒的文官在抵制限制军备地行为。可是要让他们说出好战为何会亡,而忘战为何必危,拿出了一套老生常谈般的说辞,其余一点具有说服力的东西都没有。
黄逍就是要自己地这部新书中告诉此时地人和后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决定战争胜负地,除了士卒骁勇、装备精良、将帅英明、辎重充足之外,还有注重细节,重视数据,这样才能更加周密、从容地排一切,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成为一代名将。
而黄逍之所以这样着急地要将兵书写出来。其原因除了以上这些就还涉及到他地位老师郑玄。
虽然黄逍并不清楚郑玄在曾经地历史上是那一年去世地,但黄逍却知道,历史上曹操大举反攻河北地时候郑玄已经去世。如今地郑玄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是,似乎最多也就能活个七八年的样子。
虽说这位老师并没有如何教导自己,然而他却是为数不多地能够接张辽汉末近乎叛逆般的学术言论,甚至,还以自己的名声还极力的支持自己。黄逍脑中经常浮现出郑玄在看到他摘自后世文学的语句时的欣慰笑容。
所以黄逍要趁着老师还健在的时候,再给老师一个惊喜。他相信重视术数的郑玄是理解并支持他将兵法改为军事学并强调数据说话的理论,郑玄的支持又是黄逍推行自己的理念的保护伞,可以消除一部分人的不满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了写好这部书,黄逍将自己这些年详细收集的大大小小的战例一一拿出来挑选,并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其他诸侯的战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