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竟如敌围,公明真乃胆识兼优者也”。演义里在对阵关羽时还有一大段对白,徐晃的话说得极为得当,先礼后兵而又公私分明;作者安排这段话既突出了关羽,也有对徐晃的点缀,那几句话可不是谁谁谁便便就能说出来的,他包含了一个戎马生涯的大将无限感触。俗话说物以类聚,徐晃与关羽是要好的朋友,关羽是演义里的最典型人物,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徐晃的认同。三国志里曹操如此评价:“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这一仗让曹操都如此叹服,我们可以预见其过程的不易。关羽虽然指挥有误,但他的布防几乎是无懈可击,军中部将都如此自信:“兵堑鹿角数重,虽飞鸟亦不得入,何虑贼兵”。可是徐晃却快速瓦解四冢,又击败关羽亲率的救援步骑5000人,而后长驱直入,接连攻破营寨十余屯,打破了樊城的包围圈,迫使关羽不得不退兵。注意,他与关羽交战后深入荆州兵的包围之中,如果他败了的话他不但解不了樊城之围,他的生命还十分的危险,那是实实在在的“深入其中,竟获全功”,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胆识!之后曹操对徐晃大加赞赏:把他与孙武,穰苴,周亚夫等名将并论。当然曹操是在胜利之后言辞有点夸大,但这种赞美之辞出于曹操这位大军事家之口已经足以表明徐晃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良将。徐晃战功无数,是曹操南征北战的主力猛将,他无论是在汉中对峙刘备还是在助曹仁对付周瑜以及诸葛瑾都表现优异,是曹营中也是三国里最为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
三国里良将如云,在这里简单对比一下与徐晃同为五大良将的于禁乐进张辽张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