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大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邦妮·盖恩·布莱兹质问道,“你忘了伊顿的校训吗?以富强祖国,为英格兰辉煌!自己喊过的口号,现在就忘了吗?”
邦妮·盖恩·布莱兹和乔治·亚历山大还是伊顿公学的老校友,怪不得他们俩在上海见面没多长时间就走到了一起。
邦妮·盖恩·布莱兹摇摇头道:“乔治,那个时候我们都太幼稚了,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年龄了,不是吗?而且65年前伊顿公学的校训可只是简单地——伊顿辉煌。
1920年结束的战争让整个西方彻底失去了地球的皇冠。伊顿公学也把已经有了几百年古老的校训改成了现在的样子,这难道不可笑吗?”
“1920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5年,从1920年上溯65年,那个改变整个世界的命运的皇者还只是一个没成年的少年。当年的中国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他们飞速的追赶了上来。但是英国呢?65年时间让人看不到任何成功。英国只是在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在丢失黑非洲,他们又在丢失英国在欧洲的传统地位。
所以,放弃那个幼稚的理想吧。留在中国,实现自己的价值!”
乔治·亚历山大神色冰冷,他看着邦妮的目光已经再没有任何一丝的热度,“我并不觉得我自己的人性就比谁更高尚。可我知道一句话,一句中国人总结的非常好的话,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邦妮,你走吧,你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邦妮,我也不想认识一个这样的邦妮。”
有没有这次大罢工对乔治·亚历山大来说都没任何的影响。但是邦妮·盖恩·布莱兹呢?这次罢工运动之后,邦妮·盖恩·布莱兹就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了一个新的依据,那就是伦敦已经不值得她去效忠了。黑暗、**、压抑、冷漠、落后……,她把能够想到的贬义词都用在了英国政府身上,也顺带着印到了英国的身上。她认为,这个诞生了最初的工业文明的国家已经完了,或许十年,穷党的旗帜会高高地飘扬在白金汉宫。
“乔治,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