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一个事实。这一切所有的所有,全是缺人造成的。
中国本土汉地的人口已经不满三亿两千万了。每年至少两千万的人口流失,还相当大一部分是正当年的劳动力,国内的人口的再生比例根本补不过来。就是这三亿两千万的数量也是把东三省给算入进来的。早个十年、十几年,东三省还一片荒野。它们算什么汉地啊。
这些张贴在港口的告示,只不过是尽人事罢了,早就不像当年流民、无地农民拥挤的时候那样。那时,这些告示对于挤在这里的流民来说,每一份都是一根救命稻草,是一扇通向新生活的大门。
而现在,完全无感!
青岛在去年的经济统计中,人均上可是击败了省城济南进入全山东前三强的。
这儿的老百姓,可能家里真的没有一亩地,但绝对都有自己的店面、房子和生意。不管规模的大小,每个人的月收入普遍是超过农民很多很多。
就是那来回卸货装货的苦力们,往昔日子里被人看不起,地位最底下的这些人,现在的人均收入都绝对完爆农民。
因为劳动力少了,特别是空闲的劳动力少了,他们就显得非常弥足可贵了。而且港口的劳务公司也都在与时俱进,工作模式早就与之前纯粹的卖苦力大不相同了。他们现在的身份是汽车司机、是小火车司机、是铲车司机、是吊车操作者……,都很有技术含量的。
但即使如此,在码头到城区边缘的街巷两侧。也多多少少有着十几家开拓公司或劳务输出公司存在。他们各自门口都有操着标准普通话的人在高声吆喝着,实际上这些门面的存在更是一个接收站。想这种需求大批量劳力的公司只在港口招人,一年能招到几个?他们自有人分散到广大农村去招人,这儿更多是一个汇集据点。那些店铺里很多都只有两三张书桌。几个板凳,在书桌上面堆着一叠叠表格和一台电话机。除此外就再没别的了。里面坐着的人中会有一个是头目,比外头揽客的伙计地位要高一些,整日里不是睡觉就是跟伙计合伙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