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反映,立马又在笔记本上记上一笔。
不过心里却在想,就算是这个小故事,但是对于整个故事的脉络来,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听到了现在,历史老师也摸清了林凡的规律,那就是从朱元璋的身边的事出发,一点点介绍当时的情况,不管是城池还是敌军友军的情况,都从点到面。
不过这也太容易了吧。
历史老师们觉得他们也能整理出这样的故事出来。
而他们却并不知道,林凡讲这个小故事是有用意的。
之所以介绍陈友谅这个敌人之前,先介绍他的老板,是有原因的。
“当时徐寿辉手下的丞相想要篡位,被发现了,于是逃到了陈友谅那里,要知道陈友谅可是丞相曾经一手提拔出来的,可以说丞相是陈友谅的恩师了。
结果陈友谅表面上对丞相恭敬有加,之后却拿恩师的头颅来徐寿辉那里结盟!”
一件件的故事串联起来,大家的笑意都不见了。
“我去,这也太不地道了,自己的恩师都敢杀!”
“陈友谅原来是这么心狠手辣,胆大妄为的人!”
后来,在众人听到陈友谅在徐寿辉手下做事,却又将徐寿辉给杀了,自己称王的时候,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个人,没什么江湖道义,敢杀上司,杀兄弟!
而且毫不犹豫!做了还大大咧咧的承认,这就是我干的!你还能把他怎么样?
很快,这么一个朱元璋敌人的人物形象就被立起来了。
林凡通过讲述了一些人物做了什么事,之后再经过自己的分析,从对方的出生解释出性格的原因。
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比如陈友谅,之所以这么阴险,是因为他小时候是元代最低等的渔民,在元代,渔民一般不上能上岸,都在船上,被人歧视唾骂。
后来他读书,当了公务员,但是依然时常被人嘲讽瞧不起。
可以说他一起义的时候,直接就是背叛了给他发工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