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阿花说,“那是什么时候?到了那一天,服装街都空了,我不得不搬去那个鬼地方,那时候还有好摊位吗?我还不呆在偏角的摊位没人光顾喝西北风了。”
张建中便想,真该有山尾村那么一伙人,把事情闹起来,让黑幕爆光,引起县里的重视,还那些没权没势的个体户们一个公道!
当时,他只是想想而已,一点没想到机会会降临。
张建中执笔的边陲镇材料写得还算可以,虽然,整个框架是老好人搭的,但做为新人,又是第一次执笔,能写到那个份上,县委办的许多老笔杆都觉得非常不错了。
李主任在讨论那个稿子时,也评价很高,说到底是新人,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语言虽有一些文艺范,但稍做些修改,还是很有新意的。
他调子一定,秘书科长还想拿张建中的文艺范说事,就不好开口了。
最后,李主任还叫他把关,在允许的状况下,尽量多地保留原有的语言风格,不要让人以为,县委办就会写那些老八股的机关文章。
至此,老好人和张建中负责的材料算是完成了任务。老好人便向科室副主任询问这些天的工作情况,科室副主任谈到了服装街的搬迁,这可是县委要求督办的工作,工商那边迟迟下不了决心,担心个体户们会闹事,如今,一纸通知下去,虽然也有部分人抵触,但大形势还是好的。于是,老好人就想了解多一些情况,希望这次搬迁能为县委以后做类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老好人对副主任说:“你带张建中一起去吧!”
这次边陲镇一行,他也觉得张建中有基础,暂不说他的政治觉悟,那笔头倒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磨炼出来的。他希望多给他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接过自己手里的笔。
县委办下去的人不会直接去最基层的工商所,先去工商局,了解面上的情况,再由工商局的领导带队去工商所,这包括两个工商所,一是新搬迁去的城郊工商所,二是以前那个服装街所属地的工商所。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