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皇上把指派监军的奏折压了两天,想看看各方势力的反应,出乎他预料的是,原以为会激烈反对的几大功勋世家只有两三家站出来反对,其他几家竟然没有半点动静!
尽管如此,他还是把监军的折子发了下去,让大臣们广泛朝议,既然决定迈出这一步,哪怕是有些小小的变数,也不能阻挡了他的决心和步法。
这几□□议确实很激烈,赞成的,反对的,中立的,大臣们每天一上朝就开始唾沫横飞的开始辩
论,说得激烈处,正反两派人马互相怒目而视,摩拳擦掌,几乎要动起手来了。
甚至以往什么因监军误国的史料都被搬了出来,啧啧,真是议了个热火朝天。不过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
他坐在宝座上,冷静地听着看着,总的来说,指派监军的弊端大于益处。关于这点,作为一个头脑还算清醒的帝王,他其实也清楚,可他更明白,这所谓的弊端至少也是在有了战事以后才会体现出来。
如果楚国边境能保持十年没有大战,他就有信心收回兵权而又不被监军的弊端所累!
呵呵,监军,他既然能设自然也能取消。所谓监军不过是他夺取勋贵手上兵权的一个棋子而已。
难不成还真当他糊涂了,想让所谓的监军指挥作战不成!
只是万没有想到,今天早朝,他再次逼迫几大世家表态的时候,颖国公、沛国公等几个开国功勋竟然表示可以考虑。
呵呵,在他的预案中,这些被朱笔重重划了印记的几大世家竟然服软了?
颖国公这只老狐狸是怎么说的?
“臣老了,脑子也不大灵光了,对这些新鲜的潮流有些跟不上了。监军到底好不好,臣也没亲身经历过,不敢妄断。
不过,臣还记得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楚的国土虽是臣等数代人血洒疆场换了的,可说到底还是皇上的。臣等便是委屈些又如何?这事还是皇上说了算。”
啊呸!这个老狐狸!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