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挺直了腰杆,等待邓仲和的答复。
“我看可以。要遍地开花嘛,单单搞一两个矿的改革,效果不明显,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多搞几个矿的改革,一起上,才能更好的对比,不断改善方法。”
邓仲和没有多少犹豫,便给了肯定的答复。
邱书记便很满意,马上又说道:“那就太好了。不但县里困难,我们下面,哪个区不困难?县里这个政策一旦落实下去,对我们下面区乡的经济建设工作,是一个最大的支持。”
刘伟鸿双眉微微一蹙。
这还只是座谈会,邓仲和也仅仅是提出了个人的设想,都还不能代表县政府的意见,到这位嘴里,竟然就变成了“政策”!
看来邱书记并不是口误,而是有意为之,帮着邓仲和定调子。
既然是座谈会,邓仲和自己是不大好定调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邱书记这样的亲信出来高调呐喊。
随着刘伟鸿这个蹙眉的动作,邓仲和的眼皮也不由自主地跳动了几下。看上去,他似乎在关注着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并没有特定的目标,其实他始终在关注着朱建国和刘伟鸿的反应。
尤其是刘伟鸿。
这今年轻人不但有些来头,还很有自己的一套主见。
遗憾的是,刘伟鸿的意见,似乎总是和他邓仲和拧不到一块去!
“下面我谈谈房改的事情,我觉得县里这个决策太英明了。这个房改啊,就得下大决心。我听说很多大城市,早就开始搞了。当然,他们有钱嘛,我们县里没钱,很多房改搞不起。我看邓县长这个决策就是好,有魄力。我们县里那么多公房,都是无偿交给干部职工使用,很不划算,也不符合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策。这就是一笔无形资产啊,现在把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那就对了,早就该这么干了。公房出售,干部职工得了实惠,县里得了资金,一举两得的大好事,我完全支持。就是……邓县长,这个出售公房得来的资金,是不是也给我们下面分一点,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