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这样算的话,我们的兵力已经是辽军的两倍了。”苟宏社军师分析道。
“那好,雄州的防守就交给军师和乡兵了,本将军率领禁军出城结阵与他们野战,城墙的修复要快,不然怕是扛不了几天。”郭逵忧心而又无奈地说道。
黄昏时分,雄州四方城门大开,背托城墙与辽军展开野战。而城内的乡兵也迅速全力反击,把辽军赶下城墙,赶出城外。禁军与乡兵内外呼应,辽军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了。
辽军重骑兵不断向宋军重步兵发动冲击,宋军依靠重铠巨盾长枪进行艰难的防守和反突刺。很快,宋军军阵被破,辽军骑兵在阵中来回冲刺,宋军伤亡惨重后立即变换阵型,改青龙阵为龟甲阵,一个大阵被分成了无数个小阵。辽军骑兵冲势被巨盾遏制,长枪不断收割着骑士的生命。
辽军南下的轻骑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一路上都是陷阱,不知道从哪里就会飞来一只羽箭结束他们的生命,等他们冲过去,却看不到半个敌人的影子。阻击这些轻骑兵的就是以联防军为主干,百姓全民参与的游击战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藏,专找落单的敌军,集中优势力量依托地形将其一举全歼。
当黑夜降临,辽军像潮水般退去时,一天的攻防战就算是结束了一半,因为还得防止敌军夜袭。禁军也退入城内,准备明日的再次激战。
在古代夜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夜盲症非常普遍。每十个人中就有九个是夜盲。或许是饮食的问题,古代的饮食结构非常单一,不像后世,三菜一汤,一个星期也不重样,古代农作物的种类可没那么丰富。运输和保存的难题也决定了大部分的人不可能吃到从外地运来的蔬菜、肉食。大米、面粉等粗粮是主要的粮食,士兵们平时的军粮就是这些粗粮,偶尔也会有一些肉食来改善生活。
辽军白天攻城,黄昏时宋军反击野战。雄州攻防战完全是宋朝边关战争的一个缩影,一天又一天地拼消耗,拼人力。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血洒边关,化作一捧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