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理说这番话的确是真心实意。
他并非木头。身为勋贵,自然也要为国朝考虑。只不过,有人站出来愿意为国家慷慨奉献,宋理或多或少也要在明面上予以支持。只不过,杨天鸿的决定,的确让宋理感到震惊,进而产生了由衷的佩服。
孟奇笑了笑,从椅子上站起,对着宋理弯腰拱手,道:“以上,乃是我家公子亲口所言,还请侯爷多多费心。我家公子说了,这锻体丹乃是一对。剩下一颗,等到他率军回朝之日,再到侯爷府上,双手奉上。”
……
勤政殿。
看着站在面前的一帮大臣,顺明帝脸上面无表情,看不出丝毫喜怒哀乐。
光禄寺少卿戴功成面色凝重,苦心劝说:“陛下,南疆一役,我朝大胜。然而,就此册封杨天鸿为侯爵实在不妥。臣以为,有功必赏,然而赏赐不能太厚。若是每战皆赏,朝廷之中也就任由武人坐大。久而久之,恐其心生骄横,难以遏制。”
顺明帝抬起左手,用力按住隐隐疼痛的太阳穴,语调沉重地问:“不能封侯?那该封其何等爵位?或者,官职?”
吏部侍郎梅盛生上前道:“臣等商议过,杨天鸿此次封赏应为伯爵。若是下次立得大功,再行封侯不迟。”
顺明帝不置可否地问:“那么,食邑呢?”
户部尚书李圣杰躬身道:“五百户即刻。平南定蛮之胜,并非开国之战。我朝勋贵已有定例,再行增加食邑,一是违制,一是削减朝廷收入。臣等思来想去,封赏最多五百户。绝对不可增加。”
内侍总管东方空站在龙椅侧面,低着头,默默注视着脚下的地面。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把他的身影拖得很长,挡住了眼眸深处的一丝怒火。
封赏杨天鸿的圣旨已经拟好。按照顺明帝的意思。杨天鸿此战功劳圣大,可重新获封毅勇候,食邑五千户。
上次的辞爵,顺明帝一直觉得对杨天鸿多有亏欠。当然,毅勇候之爵肯定是略高了些,五千户食邑倒也没有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