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筛酒与斟酒》一文,文中用大量篇幅考证出“筛酒即温酒”这一结论,节录如下:“古时候人们习惯于饮热酒,元明戏曲小说中有许多具体的描述。元武汉臣《老生儿》杂剧中有一个人物,名叫刘引孙,很穷。清明节他去父母坟前祭扫,只讨化了一个馒头、半瓶酒作为祭品。行礼过后,想拿祭品果腹,可是他竟这样说:‘这酒冷,怎么吃?我去庄院人家荡热了这酒。’(该剧第三折)可见酒要吃热的,是当时十分重要而普遍的风俗。之后,刘先生引用20条明清文学作品中的证据以证明这一结论。如:《金瓶梅》第四十六回:“慌的书童儿走上去回说:‘小的火盆上筛酒来,扒倒了锡瓶里酒了。’”《金瓶梅》第七十五回:“良久,绣春取了酒来,打开筛热了,如意儿斟在酒钟内,递上。”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像那张绳祖,听说他把老人家的印版,都叫那些赌博的土娼们,齐破的烧火筛了酒。”《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
他据此认为:“上列诸例,‘筛酒’一词的烫酒之义十分明显,不必啰嗦。”
但笔者通过分析排比史料发现,刘先生所引史料有断章取、舍此取彼之嫌。因此其结论也就存在瑕疵。而这种观点非常流行,所以有必要啰嗦几句。
考南朝《颜氏家训》卷4:“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撇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
王利器先生在《颜氏家训集解》中这样解释“击牛酾酒”一词:“《太平广记》作‘必击牛酾酒延之’。《史记·李牧传》:‘日击数牛飨士。’《诗·小雅·伐木》:“酾酒有藇。”《释文》引葛洪云:‘酾谓以筐【渌皿(上下)】酒。’器案:‘后人作筛酒,一音之转也。’”
南宋耐得翁撰《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茶酒司,专掌宾客茶汤,【日妥】荡筛酒,请坐咨席,开盏歇坐,揭席迎送,应干节次。”可见,至迟到南宋,已有筛酒一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