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jī动了,他看了李明清一眼,现妻子眼中也闪着同样的光芒。
自李明清怀孕开始,他们夫fù俩就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无论是胎教还是孩子出生之后的教育,两人都尽心尽力,但是陈竹小学之前一直都没有展1ù什么过人之处,两人都非常失望。
这个年代是个浮躁的年代,八零后出生的孩子们是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长辈都对他们寄予厚望,人人都希望家中能出个神童天才的,社会舆论也造就了不少天才儿童。
什么中科大少年班,少年诗人,钢琴神童之类的,让陈琪李明清这样的平凡家长羡慕不已,如今自家女儿可不比他们差。
两人捧着书稿敲开外婆的房门,两位老人听了也是jī动不已,“书稿留下来让我们看看。”
“我们还没有看完呢,但是看了一部分觉得的确是不错。”
“听小竹的意思是,她想投到出版社去。”
“出版社怕是没有那么好投的,现在没点关系门路的,一部书稿寄过去想被人家看中可不容易。”外公摇摇头。
“对,出版社不比杂志社,他们的工作效率,唉,我们就怕会耽误了孩子。”陈琪也有同样的担心。
“陈倩不是在出版社吗?”外婆问李明清,陈倩是李明清的好朋友,是和她一起插队的知青。
“她在出版社的图书馆里工作,怕也是说不上话的。”陈倩经常帮李明清借些新书好书,但毕竟不是正儿八经的编辑。
全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在外婆家和市一小之间就有一家J省出版社,下面的J省少儿出版社在全国还算是小有名气的。
“我问问老卢,”外婆心思飞快转动,老卢是当年和他们一起下放的老干部,在新华社J省分社工作,夫fù两个都是当年的南下干部,“说不定他们会认识出版社的人,还有小竹的书稿就这么一份万一丢了就糟糕了,你们全多印几份存好。”
“我明天就带到单位去复印。”陈琪连忙点头答应。
外公是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