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叙的姑姑是杨阜的母亲,所以没有被完全排除在外,还有一定的发言权,但主事权却被毫不留情的给录夺了。
职位最高的杨卓成了参谋,余下的三人又各自争论不下。
姜叙是凉州东部地区地方实力派的代表,早在马韩横行西凉时,他就展露了头角。后主动投入韦端麾下,职位不住的升高,实力慢慢的扩大,虽然是依靠了曹军这棵大树。但他在历城经营多年,麾下部署为他之命是从,没有他的点头,就连韦端、韦康都调不动陇西的兵马。
算是个极典型的山头主义成功者!
再加上汉末凉州几十年大混乱环境。养成他实力第一个的观点也未尝不正常!
苏则起于微末。是曹军第一次大举西进时被曹操发掘出的人才。一颗红心赤胆满是对曹操的感激之情。可同样,满身文人士气的他对姜叙这样的小军阀不怎么看在眼中,对于夏侯德这样出身好,少许努力就能登上高位的权宦子弟更是心存鄙视。而更要命的是,夏侯德这家伙刚刚独立领军,心气甚盛,之前又刷了韩遂一把,大出了一把彩头,是以心中自视甚高。而他身份又高贵,是以平日与凉州诸人往来中言语上很不注意,常常流露出居高临下的口吻。以至几个月下来榻没能与姜叙、苏则建立的友好关系,甚至还让姜叙、苏则心中暗愤。双方仅仅是表面上共事罢了!
此次夏侯德将栖罕的一万五千精锐曹军悉数拉出,实力上远超出姜叙。就算是苏则的三万部众也不见得能比得上他。
夏侯德心中有意登上“帅位”却愕然发现被姜叙、苏则给联手抵制了,连无一兵一卒的杨阜都隐然表达了反对。
如此两军相会多日,统一的指挥权却始终未能确立,事情竟然是四人合着商良。这样一来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在刘琰前来下战书的时候,相接待的变成了历城的东道主姜叙,夏侯德和苏则、杨阜分列其下左右两侧。
“在下鲁国刘琰,此次前来不为他事,仅为下战书而来。”刘琰从袖口处掏出一封表书。旁边自然有姜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