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张阳证据不足让李世民没有相信,最后在得到了王君廓的奏报后才相信了张阳,这让李世民再次对他另眼相看。
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就是大事了,这事可是牵涉到几十万人的生计以及大唐的赋税和兵役的大问题
傅奕清除佛道这事还是发生了,不过这次可没有原历史上的太子李建成出来为佛道求情了,而张阳还是这件事的支持者和推动者。
至今年贞观二年元宵节后太史令傅奕前后七次上疏皇帝李世民,痛言佛教蛊惑人心,盘剥民财,消耗国库等弊端,请求沙汰僧尼。
傅奕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佛教的,他认为佛教的神转移了民众对于皇帝权威的臣服,是吞噬天子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是使人民立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破坏天子圣治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妖孽,不仅浪费大量的钱财,还使十几万本可以参军保家卫国或者可以劳作养家的青壮年遁入空门,无端耗费国家的劳力和兵力,浪费土地和粮食。他举了个小例子:和尚尼姑都是要剃发出家的,这与我国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和《孝经》中的“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为人处世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傅奕认为:
一个人,舍弃国家安危而遁入空门,就是不忠;
一个人,剃发出家置父母亲人于不顾,就是不孝;
一个人,装神弄鬼蛊惑人心,就是不仁;
一个人,为皈依佛门而背弃朋友,就是不义。
李世民就将傅奕的上疏交付群臣议论,在原高祖当政的大臣中有很多的大臣偏袒佛道,只有太仆卿张道源支持傅奕的看法,而萧瑀则当面与傅奕争论。
李世民倾向于傅奕的看法,讨厌沙门、道士逃避赋役,又不守戒律,寺观到处乱设。不过李世民又是佛教的信仰者,不过他还是非常佛教在隋代曾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不能不打压。
至于现任的原秦王府的大臣们都自然是支持傅奕的这个看法的,本来这些大臣们当中还是有很多人和佛门关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