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忠实追随者,也有很多人因为不耻姬昌的卑鄙作风,宣布与西岐划清界限。
更主要的是,伯邑考政事方面虽然不俗,可并不算是个帅才,而且,手下猛将虽然有几个,却没有一个统帅级别的卓绝人物。
但是,伯邑考太需要一场大胜,来增强自己的威望了!
对,就是增强伯邑考本人的威望。
要知道,姬氏家族素来多产,到了姬昌这一代,更是将种马这一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别的不说,单只是姬昌的正妃太姒,就为姬昌生下了十个儿子,再加上其它的妃子侍女什么的,姬昌老种马,光儿子就有九十九个,这还是没将女儿计算在内。
而太姒生下的十个儿子里面,长子姬考(伯邑考)、次子姬发、第四个儿子姬旦,都在政事之上有着不俗的才能。
此时,殷商虽然早已提出了嫡长子继位制度,可殷商皇室自家都还没能将这套制度完全贯彻实施,更遑论那些一心想着欲殷商唱反调的诸侯们了。
至少,西岐这面,目前就来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嫡长子继位。
所以,姬考的世子之位,并不十分牢靠。
尤其是,姬昌死的太过突然,还没来得及立下遗嘱。
而大仇未报之前,伯邑考也确实无法名正言顺地继承他老爹姬昌的爵位,至于称帝,那就更不现实了。
所以,姬考太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固自己的世子之位了!
于是,经过一番略显匆忙的准备,伯邑考便亲率十万精兵,兵发汜水关了。
而殷商方面,虽然也是匆忙备战,可是毕竟比西岐方面准备得早一些。
殷商的前几任帝王对西岐都素有戒心,因而在通往西岐的路上,寻险要之处,前后修了五道关卡,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每道关卡都有重兵把守。
饶是如此,商皇仍旧不大放心,又在最靠近朝歌方向的关隘临潼关,左首方向修了个青龙关,右手方向修了座佳梦关,三者互为犄角之势,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