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小穷怕了的缘故,还是说这哥俩天性如此,总之,这二人,对于财货,有着非比一半的执着。
其实也不能怪这哥俩贪财,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当官的人加起来数以亿万计,可清官的数量却是屈指可数。
所谓,千里求官只为财!
当官的大抵贪婪!不贪财的反而成了稀有动物,甚至于,会被视为灰主流,而遭受排斥打压的。
所以,我们可以很负责地讲,所谓的清官,其数量,绝对是比青楼的清倌儿数量少的,即便算上那些名义上自诩为清官的人,其总人数也不见得会有清倌儿的数量多。
书归正传,话说帝辛欲立新法,却遭到包括所有忠臣、奸臣在内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没计奈何之下,帝辛只得暂缓推行新法。
心中郁郁之下,帝辛散朝之后,便召集那两个支持自己的忠臣费仲、尤浑来商议对策。
这二人嘀嘀咕咕计议了半晌,最后,还是费仲率先开口道,“要不,我们把四方诸侯全都招来,大家开会研究一下吧?就算不最后依旧无法通过新政,却也可以借此机会分辨一下,哪路诸侯是忠于陛下的、哪路诸侯心有异志。”
检测诸侯对自己的忠心?唔,这个,似乎,还是很有必要地!
不过嘛,西伯侯姬昌那面,似乎就不用监测了吧?虽然他是自己的便宜姑父,可是,自己祖父太丁(文丁),可是宰了那姬昌的老爹季厉的!那姬昌一家,祖祖辈辈,可从来就没出过一个好人的!天生就都是一群的造反派!
是不是,借此机会,把那姬昌给宰了,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呢?
心中有了计较,帝辛的旨意便很快被发往四方,召集四镇八百诸侯进京。
皇上召见,四方诸侯自恃不敢怠慢,就连一门心思造反的西伯侯姬昌,在目前尚未准备充分的条件下,也不敢对帝辛有丝毫的不敬,简单帝交待了一番的西岐的诸般事务之后,便率众离开西岐,直奔朝歌而来。
行至燕山处,忽遇大雨滂沱、雷电交加,霹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