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其帝位家传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还制定摘心、割鼻、挖眼、剥皮、腰斩、刖足等一系列酷刑。
虽然大禹为自己儿子继承帝位做好了铺垫,可按照惯例,共主是要得到大部分部落联盟成员共同认可。
而皋陶的儿子,伯益,同样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业,同时,在处理政务之上,伯益也是很有一手。因而,伯益在各部落中声望颇高,部落联盟大会上,各部落首领公推伯益当大禹的继任者。
伯益,皋陶的长子,又称伯翳、柏翳。
伯益原是舜时的畜马官,因养马有功,被赐姓“赢”。
后来,伯益随大禹治水,屡有大功,教会人们在低洼地带种水稻,便是由伯益发明并推广的。
而伯益最出名、最俱有历史意义,并且被沿用至今的的一项发明,那就算,凿井技术。
在学会凿井之前,人们不得不傍水而居,即便时有洪水发生,人们也不得不苦苦忍受,不敢稍有远离。
凿井技术发明之后,人们方才开始慢慢向着更为广阔的平原、山地等地方扩张。
而且,伯益擅长与鸟兽沟通,更兼与大禹治水过程中,几乎走遍了全国,后来,伯益将各地山川地理、鸟兽物产、奇闻轶事,一一记录了下来,这便成了最早的山海经的蓝本。
大禹平定天下后,伯益又协助大禹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大禹崇尚武力,对于一切胆敢质疑自己统治权威的人或势力,大禹一律采用暴力手段予以压制。
还是伯益提出了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策略,方才使得大禹很快降服了那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
到了大禹统治的后期,由于大禹一心想推自己儿子上位,便以卑鄙手段暗害了威望最高的皋陶。
而后,大禹又名义上宣布伯益为自己的继任者,可实际上却罢去了伯益实权,将其远远封于当时还属蛮荒之地的东夷秦地,使其远离权力中枢。而真正的实权部门,尤其是军队的掌控,则被大禹尽数交给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