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
等到走完这些繁琐地流程,才到前厅来见天使,设案焚香接了圣旨。
前来传旨地小黄门打开圣旨念道:“骁骑校尉罗征忠孝仁厚,智勇双全,率军击退关东叛军,上有功于国家社稷,下有利于百姓生民,特加封中郎将,赏田十倾,宅邸一座,奴婢百人,白银千两,锦缎十匹,着令忠勇报国,不负皇命,钦此!”
“臣罗征,谢陛下隆恩!”
罗征连忙再拜,心里着实有些诧异。
数日前论功行赏,不料被牛辅和李傕等辈给搅了局。
原以为战功打了水瓢,没想到封赏还是下来了。
虽然晚了几天,但终究还是升官了,而且还得了诸多赏赐。
中郎将,那可是和州刺史平级的朝廷大员了,能够独自统兵作战。
校尉虽然也有一定的统兵权,但受职级所限,自主权十分有限,最多也只能领一军执行一些比较简单的军事任务,极少有机会独挡一面。
而中郎将则不同,这个职级在汉朝的武官官制中,已经真正入了级。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朱隽、卢植等就是以中郎将的职衔,率领朝廷大军征讨黄巾叛军,是真正拥有自主统兵之权,独挡一面的朝廷大将。
当然,在武官里面,中郎将算是职级最低的,上面还有许多加衔的将军。
比如杂号将军,再往上则如四平、四安、四镇、四征等武官将领,以及车骑、骠骑将军和大将军等,职级都要比中郎将高的多。
不过,朝廷虽置武官,却不常设,故一般统兵出征的武官将领,大都授郎将衔。
只是在董卓进京,控制了朝廷后,为了安抚麾下地一班心腹,才大肆给手下地统兵将领封官进爵,搞的将军满地走,校尉多如狗,越来越不值钱。
那些州郡刺史、太守更是给亲信私自封官,甚至自领官衔,把个官制搞的乌烟瘴气。
比如袁术就自领豫州牧,还给孙坚封了个有名无实地扬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