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名流御史等人联合上奏,接连三次诚恳泣泪上表,做足了姿态,给足了皇帝面子,事情办得正正好敲进了皇帝的心坎里,为此也没少出力。
六皇子虽然被封为了太子,一应规格之比皇上差一点而已,但态度依旧恭谨有礼,对皇父汝慕恭谨,饮食起居和以前一样,不敢骄奢浪费,引得朝臣一片夸赞之声,皇帝甚为满意。
皇后更是如以前一般温和谦恭,服侍太后如以往一样用心勤勉,不曾懈怠,对待皇上如往日一般亲近依赖,谨慎做人不曾有半点不好,对待下人更是外送内紧,尤其是坤宁宫出去的奴才,绝不允许有半点骄纵跋扈名声传出,犯错奴才绝不姑息。
皇上十一月时宣布带太子一起祭天,昭告天下,宣告了太子的正统地位。
朝堂之事千头万绪,虽然拥立了太子,但情况却不如表面上那样和谐,太子跟随皇上办差学习国事,又另立了帝师给与指点。
杨旭被封为户部尚书,正是接手户部,杨昊则成为给锦衣卫队长下旨赐婚崔家,三房杨霖被调任锦衣卫从帮协助,而杨霈则进了督察院,杨家的几个男人的调任也让朝臣在底下议论纷纷,水面越发不平静了。
十一月末南疆再起战事,南安候上表要求增加军饷开支,引起朝堂哗然一片,议论纷纷。此时离祭天的日子不远了。若是一旦有个不好。则影响皇帝的名声,大大不吉利,皇帝脸色阴沉难看。
朝堂的不平静也影响了府内,和慧快刀斩乱麻,趁着大儿子即将大婚,将府内的奴才们清点了一批,开恩放出去做良民,不要赎身银子。只派家里人来领就行了。
至于犯错的奴才则该卖的就卖出去,该走的就领走,陆陆续续到了十二月初才消停下来。
南安候的军饷引起了好一阵议论,最后安王上表表示愿意为君父分忧,请求出战西北,扬我大楚国威。
此折子已经发出立即引来了不少武官的驳斥,但容杨两家则表示了支持,杨旭更是在朝堂上公然盛赞安王乃是良将之才,可大用!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