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聂老太爷说,昔年聂、陆、赵、杜、花、徐六家,为躲避战乱而逃入封门村。初时尚能融洽相处,只是后来六家却起了纷争。徐家想要将其余五家烧死在千阴洞中。只是走漏了风声,徐家反倒被聂、陆、赵、杜、花五家困于洞中,火烧烟熏,大半死于洞内。侥幸逃走的几名徐家子弟流亡他乡,伺机报仇,双方恩怨纠葛了五六百年,一直延续至今。
“而倭寇之祸,远在唐朝之时已有了苗头。只不过大唐正是强盛之时,扶桑人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起了不臣之心,妄想先征服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然后从北方进入中原。结果大唐只派出一支偏师,与新罗兵马联手反击倭寇,于白江口大败扶桑人,自此倭寇再也不敢有所异动。到了大明立国之时,扶桑国内战乱不断,一些败逃的武士到了福建沿海岛屿之上,与当地的海盗相互勾结,袭扰东南沿海地区,这便是倭寇之乱的开始。
“大明自太祖立国之初,便将败退到北方的鞑子视为心腹大祸,精兵悍将尽数在北方布防。到了成祖登基,更是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以天子之尊守卫国门。可见朝廷对于鞑子极为重视。至于倭寇,一直被视为小股海盗,朝廷并无全力围剿的打算。
“只是英宗朝之后,一些对朝廷不满的汉人与倭寇勾结起来,不断骚扰东南沿海各地。此时倭寇的目的已经不只限于抢掠金银财宝和人口,而是窥伺大明天下,想要夺取中原江山。原本分散于各个岛屿上的倭寇也逐渐汇合到一起,形成了一股极强大的军力。在最近的三四十年间,倭寇公然上岸,攻取城池,毫不避讳与官兵进行大规模野战。朝廷这才醒悟过来,对东南沿海的倭寇军情重视了起来。只不过江南各地武备空虚,朝廷虽然有重振军威之心,却也是有心无力。
“封门村五家与徐家经过数百年的血战,双方死伤惨重,仇恨越结越深,冤仇已不可化解。争斗之际,双方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而花家因为出了叛徒,最终被灭门。剩下的聂、陆、赵、杜四家虽然大占上风,却始终不能将徐家消灭。直到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