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功彪炳的将军,至多就是识文断字读过几本书而已,又如何经得住田岫的考问?
南阳同样很好奇,也走了过来。
商成立刻认输。开玩笑,《天问》中有一百七八十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一个典故,不是神话故事就是民间传说,其书本上记载的故事散布于《尚书》、《孟子》、《列子》、《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等十数种古籍以及以及其他的楚辞篇章之中。有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名字,有的又只记载一个事迹,而且几乎都是只言片语,需要把这些书本都放在一起相互对比前后映照,才能得出一个大致的故事内容;有时候,这些故事还互相矛盾,这一点,在《天问》同样有所表现。如此庞杂繁复的内容,他哪里可能记得住每个故事的内容和具体出处?再说,《天问》中的一些故事,记载它们的典籍早已散佚,根本就找不到文字的记载,都是后来在国家整理出版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民谣以及民间传说故事之后,才被用来映证《天问》里的诗句。而这样的证据,他又该去哪里寻找?
在《天问》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后羿的几个故事。这个叫做“羿”的人,在各种典籍里一会叫作“后羿”,一会又被称为“大羿”。“后”就是王的意思,后羿就是羿王;而“大羿”却是说这个人做出了很伟大的贡献,受到了别人无比的尊敬,因此才被称为大羿。就是这样一个既是大王又有杰出贡献的人,在《天问》里却是一会当好人一会做坏人。原句“羿焉彃日?乌焉解羽?”一一羿要怎么样做才能射下太阳里的三足乌;寄身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死了以后,它们又掉在哪里了?这是在讲“大羿射日”的故事。这个时候羿是一个好人,因为他射下十个太阳,解决了人民遭受的苦难。但在“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的故事里,他又摇身一变成立个坏人,无缘无故地跑去把一个叫河伯的人杀掉,然后娶了河伯的妻子雒嫔一一这简直就是欺男霸女的恶棍行经了!当然了,他做出这种事情,自己的结局也就很糟糕,“浞娶纯狐,眩妻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