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巴辛饶是最早的藏医,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也是雍仲本教创始人幸饶弥沃如来佛祖的诞生地。他撰写了《藏医九显论》等一些理论著作。
雍仲本教的第一本“医典”记载,杰布楚西后来成为敦巴辛饶的医学继承人,并将敦巴辛饶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此书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
和僧人在一起的藏医就是敦巴辛饶的后人,算是藏医的先驱,现在家中还有一些医学典籍,值得珍藏。藏医和天葬师联系的桥梁是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是西医学植根于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鸦片战争前后,西医学开始传入中国。作为西医学的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也开始传入中国。1900年以前,尸体解剖由外国人实施,可供解剖的尸体极少。
1900年以后,中国人开始介绍西医解剖学,以丁福保最为系统。他于1903年任京师大学译学馆生理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解剖学译名驳杂,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撰《解剖学生理学译异名同表》,把教会医院旧译和新译的解剖书及日本近出解剖书,同西人原文比较对列约1500条,在《医学世界》上连续登载。同时登载的还有汪惕予译述的《解剖学生理学大意合缩》。
另外,也有以动物尸体解剖来向国人作解剖启蒙的。1909年,江西教育总会公立图书品物陈列馆为一头病犬当众开刀治疗,向众人讲解狗的生理结构,以期通过此举让人们从侧面来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同时也向国人灌输解剖学知识,可谓用心良苦。执刀者却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医士。即使这样,消息传出,轰动一时,绅商学界到者四百余人。
“学人体解剖知识是藏医的心愿,要不是为了这事情,我也不会每次都去看天葬,那么血腥的场面有助于我学习。如果我不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