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圣母大教堂、米兰大教堂。
“复杂的肋网络,大面积的玻璃花窗,层层推进的大门,尖拱。飞扶壁,束柱。是哥特式的特点。它们高耸瘦削,能够表现出宗教的神秘、神圣、崇高,这样教徒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上帝产生敬畏。”
菲利克斯却不喜欢中风格,“这感*彩也太……具有侵略性了吧。”
“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欣赏这种风格。称其为‘哥特’其实是带有贬义的,因为哥特族是公认的野蛮民族。这些人主张回归到希腊罗马的风格,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直到资产阶级兴起。这些高雅的艺术开始不再由神灵独享,别墅、图书馆、议事厅等等充满个性的世俗建筑纷纷涌现。奢华个性的巴洛克和细腻颓废的洛可可大行其道。”
最有名的自然是凡尔赛宫。极尽奢靡之能事,引得多国王室争相效仿。
“不过物极必反,继承了文艺复兴更文雅一面的新古典主义希望能够再度回归希腊罗马的风格,简洁而规则。卢浮宫的东、西立面就是这两种风格的强烈对比。”
“哎,这才叫宫殿啊。”菲利克斯叹了口气,感觉自己的豪宅被分分钟比下去了。
“额,也就看起来有气势,住起来未必舒服的。”乔淑雅劝道,“凡尔赛宫其实连厕所都没有……”
菲利克斯顿时心中平衡了些。
到这里,现代之前的建筑风格就讲得差不多。“之后就和石建筑关系不大了。科技发展,新的器械和材料走上历史舞台,钢铁、玻璃、混凝土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规则,和如今的建筑也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过及时刚才那些,真要仔细地分析研究,每种风格乃至每座建筑都足够写一本书的。”
维克多深以为然,“这也正常,建筑风格的多样本就源于思想的多样。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都有各自的诉求。我也会有我自己的想法,顶多是学习借鉴,不可能原样照搬。”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乔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