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纠正一下,前面的年份有些提前一年,今年应该是道光三十年。
第二个就是马上进入第三卷,欢迎广大的看官提出宝贵意见,最起码的,你也订阅一章啊,一章也花不了你的一毛钱啊!
正月二十八日的登基大典,之前完成了早晨的部分,其实,早晨的部分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重头戏在下午,也就是阅兵,这是这次登基仪式的特色。
.因为这次阅兵,奕詝对其赋予了一些不同的含义,通过阅兵,展示大清的大国实力,让一些欧罗巴,美洲的那些小觑大清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个,就是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当然,现在的文治还看不出来什么,不过,宣威于万里疆域之外,奕詝还是做到。自十年前,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大清帝国的海门之后,奕詝明白,国人其实是自卑了,特别是武力上的自卑。
通过这次军容展示之后,增强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国人,大清的稳定和昌盛是靠军队打出来的,是靠所谓的“奇巧淫技”武装出来的,转变国人的观念。
因此,这场阅兵也是为了宣传一种“好武”思想的盛宴啊。
未时过半,也就是下午的十四点,奕詝在三位贵妃的陪同下,乘坐御辇,向天.安.门走去。
沿着青色的石阶,当奕詝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时候,城楼上的一众朝臣,还有一些皇亲国戚,大清的贤能之人,各国的领事,来宾和城楼底下的检阅士兵,立即单膝跪地,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众人起来后,军歌声奏起来。
伴随着“精忠报国”的伴奏,僧格林沁快步跑到城楼下面,敬了个军礼问道,“皇帝陛下,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阅兵总指挥僧格林沁”
奕詝听到这话,看着金水桥下面,一脸横肉像的僧格林沁,大声喊道,“开始”。
“遵旨”,僧格林沁说着,就敬了个军礼跑开了。
而在城楼